白酒瓶 米酒瓶 保健酒瓶酒具批發(fā)
多角瓶: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,由三國,兩晉時的古倉罐演變而來。造型為上小下大弧形臺階的多重塔式器身,每級裝飾多個垂直或斜直的圓錐角。吳地方言中“角”,“谷”音近,故多角又寓“多谷”,江浙一帶民間取其“五谷豐登”吉祥之意。
盤口瓶:瓶式之一。因瓶口似淺盤而得名,流行于唐,宋時期。
凈瓶:佛教僧侶“十八物”之一,游方時可隨身攜帶以儲水或凈手。淵源于佛國印度,后隨佛教傳入中國、日本、朝鮮及南洋群島諸國。梵語音為“捃雅迦”、“君遲”、“軍持”,中譯為瓶或澡瓶。瓷質(zhì)凈瓶流行于唐、宋、遼時期.造型為管狀細長瓶,頸中部突出如圓盤,長圓腹,圈足,肩部上翹的短流多作瑞獸首形。元、明以后多稱“軍持”。器身多扁圓,頸較短,流肥碩。入清以后,這一器形為皇家壟斷,演變?yōu)橹鳖i,豐肩,斂腹,高圈足外撇如蓋展開,無流,成為清朝朝廷賜給西藏高級僧侶插草供佛之物,故又改稱“藏草壺”。
玉壺春瓶:北宋時創(chuàng)燒的一種瓶式,呈撇口,細頸,垂腹,圈足,由宋人詩句中"玉壺先春"一詞而得名.宋代主要由北方各窯口燒制.入元以后,其形制遍及南,北方諸窯,并且出現(xiàn)八方形與器身鏤雕裝飾.明,清兩代,器身普遍比宋,元器矮粗,并成為傳統(tǒng)器形一直延續(xù)至清末.